【橡胶助剂产业网】8月15日消息,全球天然橡胶与合成橡胶的供应格局正经历显著变化,进而深刻影响橡胶助剂的市场需求结构。以下是基于最新行业动态的分析:
一、天然橡胶供应收紧,防老剂需求增长
1. 东南亚主产区减产
泰国受降雨及政策影响,7-8月预计减产26,200吨,全年供应或减少20万吨。
印尼、越南产量分别下滑9.8%和1.3%,中国进口依赖度仍超80%。
助剂影响:天然橡胶更易氧化,推高防老剂(如6PPD)需求,尤其轮胎内衬层应用增加。
2. 极端天气加剧波动
海南受台风影响,胶水日产量减少15%,云南可割胶天数不足正常1/3。
助剂影响:短期供应紧张或加速耐候型助剂(如抗UV剂)的研发替代。
二、合成橡胶成本驱动,促进剂需求分化
1. 丁二烯价格波动
合成橡胶原料丁二烯上涨,山东出厂价同比涨39%至15,300元/吨。
助剂影响:成本压力下,企业倾向选择高效硫化促进剂(如NS、CZ)以缩短硫化周期。
2. EV轮胎需求重塑
新能源车销量增长23%,驱动低滚阻轮胎需求,白炭黑-硅烷偶联剂(如KH-845-4)体系渗透率提升至35%。
三、替代效应与助剂技术升级
1. 天然胶与合成胶价差收窄
价差从4,000元/吨缩至2,910元/吨,部分企业减少天然胶掺混比例。
助剂影响:合成胶占比提升,需适配更高活性的硫化体系(如过氧化物助剂)。
2. 绿色转型压力
欧盟REACH法规限制多环芳烃,倒逼开发生物基防老剂(如杜仲胶提取物)。
四、区域市场差异
中国:轮胎出口增19.7%,全钢胎产能利用率61.06%,助剂需求刚性。
东南亚:低成本优势吸引轮胎厂投资,促进剂MBT等基础助剂出口增长。
结论:供应格局变化正推动助剂向高效、环保、专用化发展,企业需动态调整产品结构以应对市场分化。